外汇市场新闻News

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不应该施救

时间:2018-11-03 10:44  来源:证券时报  作者: 闻韶   浏览:660

  对于不务正业的公司,当下正是将其淘汰出A股市场的好时候。

  近期政策频出,大大缓解了许多上市公司的资金压力和质押风险。不过,凡事有利有弊,一些长期钻营资本运作、不好好做主业经营的上市公司,不应该成为施救对象。

  空手套白狼曾经是资本运作的常见现象,这一操作最核心的环节就是股权质押,也是此次市场风险集中爆发的领域。简而言之,资本运作者先买入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份,结合热点概念和各种市值管理手段,甚至背后的资金封涨停板,在几个月的时间持续推升股价。然后,再将所持股份质押以融资。考虑到股价推升幅度达到50%甚至100%,而股份质押融资比例可以达到一半,那么融资的资金规模很容易就超过当时买入股份的耗资。

  这一手段在A股曾经大行其道。投资者不妨去查阅那些质押股份比例100%的大股东,他们的股份质押有相当一部分有上述历史沿革。有些公司长期遭到市场质疑,资产结构畸形、各种应收科目庞大,主营业务表现乏善可陈,但是股价却可以持续走强,背后原因不可不察。

  当然,大部份遇到流动性风险的上市公司,在踏踏实实地做主营业务,但遇到了经济发展减速,或者国内外贸易环境变化等因素,在寻求融资方面又遇到了困难,所以短暂地陷入了困境。这样的企业,可以从公开信息和实地调研中,较为容易地分辨出来。

  对于不务正业的公司,当下正是将其淘汰出A股市场的好时候。笔者曾经听闻过一些此类公司轶事,所涉及公司已被监管部门处罚。此类公司的大股东,所热衷的就是股权质押等各种加杠杆的资本运作,并且通过场外资金做自己公司的股价。正常的企业做主营业务赚钱,不务正业公司的大股东通过炒自己股价获得收益。而且,他们都赚得盆满钵满,出入动辄豪车,生活开销也非常奢华。

  其实,对于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使用去向,我们不妨多一些关注,看是否投向了公司主营业务,还是只起到了流动性功能,最终在降杠杆的金融大环境下难以为继。有一个经济学笑话可以解释流动性作用,大意是一个客人到旅店支付了1000元住宿费,旅店老板拿着钱去支付了各种应付账款,比如菜贩、各种商超等,在多次流通后,最后一人把钱又支付给旅店老板,归还了赊欠的房款。最后,客人对房间不满意要求退房,拿回了这1000元。没有人生产东西,也没有人损失,但是全镇的债务似乎都清理了,大家都很开心。

  无论何时何地,政策调整,可能不排除有一时误伤的;驰援施救,也避免不了有浑水摸鱼的。我们只能多留一个心思,尽量避免资本玩家们借船上岸,还给股东更好的投资环境。笔者欣喜看到,近期又有公司可能会暂停上市甚至退市,这意味着过去许多畅通无阻的资本运作手段,将面临着巨大的退市风险从而血本无归。

相关阅读

©2005-2017.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  |    SHEN1.COM    |    Copyright © 2012-2017